彗星已来

彗星已来

Don't let me down 今夜 星座を見つける(不要让我失望,今夜前往寻找星座的所在 )
Don't tell me now 次の流星がいつか知りたくもない (不要告诉我,下次流星何时到来,我不想知道 )
ねえ私生きているわ (呐 我正活在当下)

by 鈴木みのり「風は予告なく吹く」

看完《你的名字》后,写过一点与剧情没多少关联的感想,《下一颗大彗星什么时候来呢?》。借剧中的提亚马特彗星(Tiamat)之名,为C/2012 S1和C/2014 Q2的命运叹息,并期盼着下一颗大彗星降临。

很意外,答案没有让我等太久。四年之后,彗星已来。

命运多舛

2020注定命运多舛,对人类是如此,对彗星也一样。

真·大彗星C/2019 Y4,最初预报亮度超过满月,后来逐渐修正成-0.8等,在4月初慧核分裂,迅速变暗。

后来者C/2020 F8,预报亮度0等,5月中旬时被捕捉到慧核拉长,亮度不升反降,最终和Y4殊途同归,走上破碎之路。

NEOWISE降临

年初,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在执行“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巡天”任务(near-Earth objects of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期间,发现了一颗彗星,编号为C/2020 F3,因此它有了一个肥肠直白的命名—N E O W I S E

NEOWISE的峰值亮度预报在2等以下,5月中旬F8变暗以后,大家的关注点自然都在621日环食上,这颗彗星并没有什么热度。可能正因如此它才得以茁壮成长,逃过被奶碎的命运。😏

突然想起那位长者说过:中国有句话叫闷声大发财😏

一波三折

NEOWISE彗星平安通过近日点后,日出前的角度越来越高,观测记录开始多起来。它的实际亮度在1等左右,即使在上海市中心也可以看见,满心期待!我随后制定了佘山教堂、浦东城市天际线、滴水湖等几个拍摄计划。

这段时间上海正处在梅雨季,每天下个不停。不过我也很淡定,按照往年来看,出梅后副高控制会有连续的晴好天气,东南风还会带来太平洋深处的洁净空气。在魔都风光摄影,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

后来,一周连续阴雨...没关系彗星还很亮...再后来,半个月没见到太阳...windy上看到的几个窗口期但都很快就关闭了。

巴黎的教堂、巴塞罗那的城堡、北欧的峡湾与极光统统与彗星同框,北京、新疆、青海、东北甚至厦门纷纷点亮,阿五还去青海拍了一组【君名】主题的彗星大片,江浙沪却依然在无尽的阴雨之中。
aIQKyR.png

面对老天,只好无能狂怒,每天在群里哀号。

我甚至连续4天设置了凌晨3点的闹钟起床看天气,连续2天出门希望抓住短暂的云缝有所收获,天不遂人愿,东北方向低角度总是有云遮挡。

aYLhLR.jpg

彗星的亮度逐渐降到了2.x等,这个亮度将会使它迷失在城市通明的灯火与混浊的空气里。终究没能看见浦东建筑群上空的彗星,也没为它和沧桑的佘山教堂拍一张合影。这段时间,一位大佬在奉贤海岸透过云缝拍到的暗淡图像成为了全村的希望。

不过好消息也有,随着彗星远离太阳,在日落后的低空就可以看见它了,不用再天天早起了。

初次见面

7月15日,副高短暂北抬,崇明北部和南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窗口期,EC和GFS的预报结果一致。于是在那个下着大雨的下午,我驱车一路向北,只为见它一次。

当冲出雨区时,我稍稍松了一口气,南通市如东县,久违的蓝天。

来到黄海边,这里有大片的风力发电场,视野开阔,风车也可以作为前景,不过大堤旁边拉满了一人高的防护网,无处安放脚架。驱车往前,没了防护网,却又迎来了化工厂刺鼻的气味,结果返回了最初的位置。
aYOY01.jpg

还没来得及找到好的机位,天色渐暗,只能将脚架架在防护网上准备拍摄。一张...十张,始终不见彗星的踪影,肉眼也完全看不见,不禁开始怀疑自己。

继续等待着,当太阳的橙色逐渐褪去,它便悄悄出现在了深蓝色的天空中,淡淡一笔,画在了照片里。
atE3cR.jpg

终于见到了。

如东县的海边是光害绿区,还有不少工厂的杂光,即使天完全黑透,肉眼也完全看不见彗星的影子,这一点真的很遗憾...

再次出发

回到家中,已经临近半夜,我还在回味着初见彗星的时刻,意犹未尽。不过,追逐彗星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自从冰岛回来(其实是在高田坑埋下的种子),Jonson就被我带入了深坑,几次表示想跟我一起去拍星,崇明也可以。白天,他在CSVA群里看到有一位去哈尔滨拍摄彗星的大佬,往返机票+租车总共才花了1000左右。疫情几乎颠覆了整个世界,却带来了极为廉价的机票。

后来我跟他说,在本地M21群里看到大佬发车银川,查了一下往返机票竟然只要560😏,租车300,心理防线一触即溃。

走走走

此时,NEOWISE已经被国内的天文学名词委员会命名为新智彗星。

于是,7月18日,周六,我们在浦东机场搭乘最早的航班飞往银川,希望能在新智慧星离去前抓住它的尾巴。现在想来,自己能经历这样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真该感谢Jonson。

沙漠地带

飞机开始下降时,窗外一片阴霾,不过我一点也不担心,windy预报今晚天气稳得不行。等飞机停稳,天空露出了蓝色的一角。

机上视角

机场取完车耽误了一些时间,拿到事先预定的宝沃BX5时已临近中午。我们放弃了去银川市区吃吃喝喝的机会,直接从绕城高速出城。毕竟此处人生地不熟,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踩点。好在大佬聊天时我默默记了笔记,银川西北方向,宁夏与内蒙交界的地方很适合拍星。

驾车穿过广袤的戈壁,翻越贺兰山的一角,在进入内蒙后驶入了沙漠地带,向着沙漠绿洲哈尔斯台而去。此时云量渐少,蓝天、黄沙,看起来真是和谐。

atrnhT.jpg
沙漠公路(手机视角)

沙漠公路很快将我们带到了目的地附近。贺兰山挡住了银川市区的灯光,带来了波特尔二级的纯净夜空,各种沙丘是很好的前景,而且就在路边,极为方便。

在这个炎热的下午,我和Jonson轮流开车,在这段沙漠公路上来回行驶了4、5遍,为晚上的彗星与银河寻找适合的机位,顺便也拍了一些沙漠风光。

这里没什么车,自驾体验不错,两边的沙丘也很美。现在想想,这里的唯二缺点大概就是手机网络不好和植被略多了(仅仅是摄影,对环境而言这当然是好事)。从下面的图中也可以看出来,基本都是局部,广角拍出来很多沙漠植物,杂乱无章。

这次我带上了一支腾龙70-180(如果是适马100-400就更好了),中长焦在广阔地带可以很好地做减法,加上A7R3的高像素裁切,足以得到简洁的画面。像素就是正义😁

 A small cloud over the dunes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沙丘上空的一朵小云
The Dune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有着简洁线条的沙丘
The Dune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Dunes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日落时段前的大侧光将沙丘打成了阴阳脸
Electric poles in the desert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向远处延申的木制电线杆

向着远处贺兰山区延伸的木质电线杆,配上荒芜的沙漠有一种破败感。这种电线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也许是因为足够干燥才不会腐烂才继续用?

Travel far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夕阳余晖中的沙漠公路,指向了贺兰山的方向

名为新智的大彗星

 Sand dunes in the sunset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蓝调时刻的沙丘,A7R3+FE55 1.8拍摄

蓝调时刻,来到事先找好的机位才发现和白天看上去不大一样,不过好在沙丘足够简洁,怎么拍都不会差。

有了如东县那次经历,我淡定了很多,高纬度地区的日落时间很长,正好欣赏天空从橙到深蓝的渐变,设置好相机,静静等待。

不经意间,它就已经出现在了照片里。

The big comet over the dunes during blue hour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高纬度的彗星比较高

刚开始,和在如东一样,我只能在相机屏幕上见到彗星。待黑夜降临之后,我们听到附近的惊呼,原来银河已从东方升起,在波特尔2级区域,群星如此明亮。

aoRvmd.jpg
手机视角

此时再转身望向日落的方向,新智彗星便出现在那里,亮度和银河差不多,如淡淡的一缕云。长长的彗尾可能有4个满月那么长。

而在相机屏幕上,明亮的慧头几乎过曝,弯曲的彗尾有着丰富的细节,还有一条笔直的离子尾。不愧为目视的准•大彗星,照片中的真•大彗星。

aoRXOH.jpg
相机屏幕
Great comet over the dunes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黑夜降临,沙丘上空的大彗星,A7R3+FE55 1.8拍摄
Comet NEOWISE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大彗星的特写,A7R+三阳85 1.4拍摄,艾顿STP赤道仪追踪

试着用20mm和它合影,结果彗尾比我在如东用85mm拍的还要长,环境好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look up at the comet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A7R3+FE20mm 1.8G,用定时拍摄跑过去合影

难得来到了光害灰区,总不能少了银河,于是我们跟随这GPS信号来到了白天找好的沙丘。如果不是事先踩点,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什么都找不到。

跑到沙丘上与银心合影

Look up at the milky way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A7R改机+FE55mm F1.8拍摄,未使用赤道仪

期间找到了一段枯枝,它安静地躺在沙丘上,尽显沙漠的荒凉。

The Milky way in the desert by Kai Kasai on 500px.com
A7R3+FE20mm 1.8G拍摄

就这样继续折腾到了凌晨,伴着车内蚊子的嗡嗡声入睡。

尾声

从银川回来,我翻了翻四年前的记录,回味了一下《大彗星》这篇尬文。末尾处那张用nex5t拍摄的小绿球已经是七年前的照片了。那时拿起相机的我至今还在拍照,有点欣慰。

日环食的时候,我去往厦门,在厦大的边门等待时,有个小哥在得知我来自上海后感叹了一下。我说:下一次国内的日环食在十年后,那时候我说不定已经不再拍照了,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出发。

毕竟,下次是哪次,改天又是哪天呢?

大彗星也一样,有人说这完全就是运气,也许明年又会有。但上一次光临北半球的海尔·波普彗星却已是二十三年前的事了。很庆幸自己走出了这一步时,Jonson推了我一把,老婆也很支持。

如今,新智慧星已经远去,只有通过望远镜才能拍到一个小小的绿球,随后的旅途中它将慢慢地陷入沉睡,飞往遥远的奥尔特云。也许6800年后,这颗彗星还会再次回归,那时还会有人仰望它吗?对于它背后的古老星空而言,6800年甚至6800万年也只是一瞬而已。

人,真的很渺小,等不到它下次回归,只能将这一切默默留存在记忆中或是电脑硬盘里。

再见,新智慧星,好梦~